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留三分余地给别人 《宋稗类钞》中载有这样一件事:宋朝有个名叫苏掖的常州人,官至州县监察官。他家中十分有钱,但却非常吝啬,常常在置办田产或房产时,不肯付足对方应得的钱。有时候,为了少付一分钱,他会与人争得面红耳赤。他还最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寒山是唐代著名的和尚诗人。他的诗大多富有禅理,令人回味无穷。其中,有一首是这样的:“有人辱骂我,分明了了知。虽然不应对,却是得便宜。” 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,充满了为人处世的机智。平白无故地被人辱骂,当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 春秋时期,楚王请了很多臣子们来喝酒吃饭,席间歌舞妙曼,美酒佳肴,烛光摇曳。同时,楚王还命令两位他最宠爱的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各位敬酒。 忽然一阵狂风刮来,吹灭了所有的蜡烛,漆黑一片,席上一位官员乘机揩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宰相肚里能撑船 相传古时某宰相请一个理发师理发。理发师给宰相修到一半时,也许是过分紧张,不小心把宰相的眉毛给刮掉了。唉呀!不得了了,他暗暗叫苦。顿时惊恐万分,深知宰相必然会怪罪下来,那可吃不了兜着走呀! 理发师是个常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领导者的心胸宽广能容纳百川 要治理好天下,必须要有雅量。比如宋太宗,在这方面表现得就很突出。《宋史》记载,有一天,宋太宗在北陪园与两个重臣一起喝酒,边喝边聊,两臣喝醉了,竟在皇帝面前相互比起功劳来,他们越比越来劲,干脆斗起嘴来,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好文典藏 五十三岁如是说 人一上五十岁,就会明白许多事情。你不到明白的年龄,你不会明白。孔老夫子说:“过而知之。”这话是说,你只有经历过,你才能知道的呀!五十岁的时候,你会觉得这个世界,不像二十岁时觉得那样美好,也不像三十岁时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好文典藏 细节最生动 1981年春,当时身为副总统的布什正在一次飞往外地的例行公务旅行的飞机“空军2号”上。突然布什接到国务卿黑格从华盛顿打来的电话:“出事了,请你尽快返回华盛顿。”几分钟后的一封密电中告知总统里根已中弹,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畅想文学 下雨天,真好 一清早,掀开窗帘看看,窗上已撒满了水珠。啊,好极了!又是个下雨天。雨连下十天,半月,甚至一个月,屋里挂满万国旗似的溼衣服,牆壁地板都冒着溼气,我也不抱怨。雨天总是把我带到另一个处所,在那儿,我又可以重... 2017年7月6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纵使千鸟掠过,我自岿然不动 《庄子》里讲过这样一个故事:战国时,惠施在魏国当相国,庄周跑去要与他会面。惠施听人说,庄周这次来魏国的目的,是想取他相国之位而代之,所以十分紧张,命令官兵在都城搜捕了三天三夜,但还没抓到庄周。正当惠施... 2017年7月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
哲学理论 哲理故事:主观意识的偏差 从前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,他怀疑被隔壁的小孩偷走了。于是,他就暗中观察小孩的行动,不论是言语与动作,或是神态与举止,怎么看,都觉得小孩是像偷斧头的人。由于没有证据,所以也就没有办法揭发。隔了几天,他... 2017年7月5日 发表评论 阅读全文